〈30年房貸〉30年房貸喊卡!2022央行宣布升息「房市新措施」一次看!

新聞報導,30年房貸上路以來,對購屋族來說可謂「買房救星」,有多給力?數字會說話!以房貸利率1.6%來計算,如果每月還款4.87萬餘元,分成二十年攤還,購屋客可負擔總額約為1000萬元的物件;但選擇三十年前攤還,那又是另一番光景,因為以同樣的月付款來算,最高可買到近1400萬元的物件。

30年房貸喊卡!政府帶頭「養套殺」 誰是下一塊俎上肉?

〔文/賴淑惠〕央行打炒,再出重手!這次,針對近年首購族趨之若鶩的「30年房貸」,祭出嚴格限令,目前傳出擬限縮的範圍,包含「法人購置高價宅」、「自然人購置高價宅」、「特定區第二戶以上購屋貸款」、「第三戶以上購屋貸款」 等購屋客層,而特定區則包括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六都,以及新竹縣市等熱區,表面上看來,對於口袋相較不深的小資首購族無害,但,說穿了,「30年房貸」這種高房價時代的悲情產物,從頭到尾,都是央行默許下的建商「養」、「套」、「殺」陷阱,眼看苗頭不對,政府此時才出來扮公道伯,但購屋族早已泥足深陷,為時已晚!

■政府帶頭做莊 建商銀行唱雙簧!「養」購屋客低門檻入市胃口

30年房貸上路以來,對購屋族來說可謂「買房救星」,有多給力?數字會說話!以房貸利率1.6%來計算,如果每月還款4.87萬餘元,分成二十年攤還,購屋客可負擔總額約為1000萬元的物件;但選擇三十年前攤還,那又是另一番光景,因為以同樣的月付款來算,最高可買到近1400萬元的物件,換算成新北市一坪40萬的中古屋,原本只能買25坪左右的兩房,有了30年房貸加持,購屋負擔瞬間能力提升了近四成,可以加碼買到35坪的三房,如此聽來,怎不令人心動?

細究30年房貸之所以興起,起因於高房價之下,建商為了把餅做大,也提供無力購屋的年輕人誘因,進而被掃進案場看屋;建商賺到用低月付讓首購客出籠,銀行則靠放長線釣大魚,用時間換取利息,甚至吸引更多房貸戶申貸;而全程在房市做莊的政府,也因為30年房貸的出現,稍事緩解了首購族瀕臨炸鍋的反炒房聲浪,從短線看來,首購族有了購屋著力點,建商、銀行、政府也各取所需。

■每十人有四人貸款30年買屋!換屋族誤入圈「套」不自知

於是,最近走進重劃區的預售案場,不少代銷都已經拿出銷售手板,直接跟賞屋客說大白話,已推出更無痛買屋的40年房貸,銀行跟建商一搭一唱,搭配前兩年的寬限期,年輕人有了輕鬆成家的喘息空間,於是,在近幾年房價連漲助攻下,「30年房貸」已成市場主流,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2021年第三季房貸期數創下新高,平均已達287個月、約23.92年,三十年期房貸占比已接近四成,顯示在高房價與低利率之下,如果有長輩資助幫忙負擔頭期款後,拉長還款年限,已成為年輕首購提升購屋負擔能力的大力丸。

而這波打房政策,看似並非針對首購,央行甚至強調只打手握資金的房市投機客,絕對不會濫殺無辜,真的嗎?那倒未必,這些被三十年房貸豢養到忘了自己姓什麼的自住客,未來恐怕笑不出來了!首先,提醒大家,央行這次擬限縮的對象,除了「法人購置高價宅」、「自然人購置高價宅」、「第三戶以上購屋貸款」外,限縮對象還包括「特定區第二戶以上購屋貸款」,這等同直接衝擊換屋市場,「換屋族」直接成為政府打房不力的代罪羔羊。

■首購族、換屋族通「殺」!央行黔驢技窮 打房朝令夕改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買在台北市的換屋客,如果之前以30年房貸入手的第一間房還沒脫手,就直接購入第二間房,銀行沒在跟你客氣,換屋的房貸只能貸到20年,多了一毛都不借,以1000萬貸款、利率1.75%為例,本來30年貸款每月本息須攤還3萬5724元,一旦限縮為20年房貸,每月本息就要攤還到4萬9413元,每個月的房貸支出,足足增近了1萬4千元,一年要多還將近16萬5千元!

「換屋族」被掃到颱風尾只是個開始,倘若政府帶頭作莊的遊戲規則一改再改,萬一央行打房打到無技可施,被迫擴大限貸措施,會不會直接限縮到30年房貸完全走入歷史,甚至讓首購族的購屋美夢直接變成南柯一夢?已經讓不少年輕人憂心忡忡!屆時,政府等同宣告過去的打房政策通通無效,殺紅了眼,才會連首購需求也顧不上了,直接向剛性需求開刀,這對房市無疑是一大重擊。(好房網News)

好房網News指出:目前央行規劃,將限縮區定在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六都,以及新竹縣市等熱區,想要一掌拍死投資客,但央行針對熱區選擇性信用管制的結果,可能讓熱錢轉向中南部,更有可能導致房價高漲的效應外溢,以這兩年南台灣的高雄房價飆漲情勢來看,殷鑑不遠,投資客有洞就鑽,導致高房價遍地開花,而政府自導自演、朝令夕改的「30年房貸」政策,最後賠上的,恐怕還是無辜首購族、換屋族的成家夢!

睽違10年,央行宣布升息一碼(0.25%),直接影響到所有貸款戶,包含房屋貸款、汽車貸款、信用貸款、就學貸款、保單貸款、紓困貸款、青年創業貸款…等等,所有銀行貸款皆會受到影響,以貸款利率2%,年限20年為例,目前國內房貸平均金額763萬,升息一碼後平均每月要多繳910元,1 年就是10,920元,20年下來會多繳218,400元。

此次央行升息的調整,影響最深的大概是房屋貸款的部分,以貸款利率2%來說,20年下來會多繳218,400元,所以也許多人認為政府是為了落實「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政策,央行開始打炒房,這也是央行字2022年底第三度祭出的打炒房政策

中央銀行房市選擇性信用管控措施

貸款項目 修正措施 原貸款條件
公司法人第1戶購置住宅貸款 4成,無寬限期 6成,無寬限期
公司法人第2戶以上購置住宅貸款 4成,無寬限期 5成,無寬限期
自然人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 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新竹縣及新竹市等地區無寬限期 無限制
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 4成,無寬限期 6成,無寬限期
自然人第3戶購屋貸款 4成,無寬限期 6成,無寬限期
自然人第4戶以上購屋貸款 4成,無寬限期 6成,無寬限期
購地貸款 5成,保留1成動工款並檢附具體興建計畫,並切結於一定期間(18個月)內動工興建 6.5成,保留1成動工款並檢附具體興建計畫
餘屋貸款 4成
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 4成,如借款人檢附抵押土地具體興建開發計畫,並切結於一定期間內動工興建開發者,則不適用 5.5成,如借款人檢附抵押土地具體興建開發計畫,並切結於一定期間內動工興建開發者,則不適用

買房自備款要準備多少?

買房時,除了要負擔買房頭期款的部分,還有一些額外花費產生,例如:

  • 契稅(房屋鑑價6%)
  • 印花稅(房屋評定現值+ 土地公告現值後的0.1%)
  • 仲介費(房屋成交價2%)
  • 地政士代辦費(約3~4萬元)
  • 其他行政規費
  • 裝潢費
  • 家具、家電
  • 外水、外電(約20~30萬元)

綜合以上費用,如果您要購買1,000萬元的房子,至少需要準備300萬元的現金才足夠。

購買房屋的流程有哪些?

要買預售屋、新成屋還是中古屋?每種房屋類型都各有優缺點,不同的房屋種類、價格也不一樣,你可以針對需求做選擇:

房屋類型 預售屋 新成屋 中古屋
優點 頭期不用一次繳清、可客製化(客變) 可即刻入住、議價空間大 購置成本低、周邊機能佳
缺點 成品恐不如預期、施工時間不定 自備款壓力大 房屋老舊
價格
貸款成數 8成 7~8成 5~8成

假設你今天看到滿意的房子,大致上的購屋流程有:

  1. 議價、付訂金:買方可透過要約書或斡旋金的方式議價,若議價成功,斡旋金即轉為訂金(房屋總價的2%~5%)。
  2. 簽約:買賣雙方在地政士(代書)見證下簽訂不動產買賣契約書。
  3. 用印:將身分證件、印鑑證明及預繳的行政規費交予代書,並決定貸款銀行。
  4. 完稅:完成對保後,補足貸款額度不足的部份至履約保證專戶,並繳交契稅、印花稅等稅金。
  5. 過戶:移轉房屋所有權人至買方名下,並做房屋抵押權的設定登記,銀行撥款(建議在銀行撥款前完成驗屋)。
  6. 交屋:買賣雙方現場點交權狀等資料,確認沒問題即完成交屋。

購屋常見問題

(1) 買房可以申請全額貸款?

過去,富邦銀行、中國信託、台新銀行、國泰世華等曾推出「全額型房貸」,申請人不需準備頭期款即可輕鬆買房,但這類專案都非常嚴格的條件限制,因此實際上能貸到的人並不多。此外,全額房貸對銀行來說,風險非常地高,因此貸款利率也比較高。

目前,銀行頂多是提供房屋貸款加上信用貸款(或其他貸款)的方案,大約可以貸到房屋鑑價的8成5至9成左右,較接近全額貸款。不過,信用貸款的部分,還款年限可能只有5~7年左右、利率也較高,導致月付金較高,建議先評估自身的還款能力。

(2) 低自備、低首付建案好嗎?

近幾年,建商為了刺激買氣,推出「低自備款」、「低首付」等購屋方案,而實際的運作方式有以下幾種:

  • 向建商貸款
    假設您的銀行房貸成數為7成,建商可能以公司貸款名義,補足您剩餘的2~3成款項,利率通常是3~5%、還款期限3~5年。等於您同時有房屋貸款和建商貸款兩筆貸款要繳。
  • 工程零付款
    一般購買預售屋時,簽約當下須繳交定金、簽約金、開工款共10%款項,接著再依工程進度分期付款,完工後準備交屋時,再繳交剩餘款項;而所謂的工程期零付款,只是暫緩繳交工程期款,等到建案完工後,須一次補足剩餘款項,等於只是把付款壓力延到最後而已。
  • 降低定簽金額
    適用於尚未完工、或尚未開工的預售屋,簽約當下應繳交的定簽開價款(即首付),建商只先收取一部分款項,其餘款項則於工程期間分期繳納。若建案提間完工交屋,須一次繳清剩餘款項。

也就是說,羊毛出在羊身上,「低自備款」、「低首付」只是延遲付款,並非真的不用付錢,甚至可能會花更多,建議應審慎評估自身財力。

(3) 零元購屋是真的嗎?

除了建商推出的優惠買房方案,網路上也出現「0元買房」、「無本購屋」、「購屋不用自備款」等課程講座,宣稱可輕鬆買房、甚至投資獲利,而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 簽AB合約
    顧名思義就是將買房合約分成兩份,一份是真實購買價格,另一份則墊高價格,以便向銀行申請更高額的貸款,但這可能會面臨偽造文書、使公務員登錄不實、詐欺等違法風險,建議勿嘗試。還有一種是透過買房送家電、送裝潢,把購屋總價灌水,但自從實價登錄新制上路後,交易細節都須載明清楚,若申報不實亦須受罰。
  • 以租金養房子
    通常是以「房屋增貸」或是「房貸+信貸」的方式跟銀行多貸錢,再將房屋出租,用租金來繳貸款。但如果房子無法順利出租、或租金無法支應貸款,就可能面臨房貸繳不出來的風險。

發佈留言